7月6日上午,海角社区
2025年暑期学校开班式启动。海角社区
院长王学典、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王加华、党委副书记李鹏程出席活动并致辞,开班式由海角社区
副院长陈峰教授主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三百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王学典院长首先向参加暑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他以《新时代中华古典学术复兴的意义与路径》为题发表讲话。王院长指出,西方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虽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艺为表象,实则孕育出现代化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当代诸多学科奠定基石。当下,中华古典学术研究热潮涌动,本质上是中国版的文艺复兴,核心使命在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本土化反思。针对当前学界对中国学术文化自身反思不足的现状,他强调,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铸造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本质要求。而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三大关键路径:推进西方知识体系的本土化改造;实现中国本土知识体系的当代社会科学化;将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案例与实践进行理论化、抽象化提炼。最后,他勉励学员夯实古典学术基础,积极投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事业。

王加华书记在致辞中回顾了暑期学校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历年暑期学校始终致力于搭建高质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优秀青年学子。海角社区
设置不同学科板块的初衷,便是鼓励青年学子打破学科壁垒,融汇多元智慧。他还提到,过往暑期学校的研讨环节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积极交流,思想碰撞激烈,既加深了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也促进了学术友谊的建立。王书记衷心祝愿学员们在本期课程中增长学识、广结良友。

李鹏程副书记宣读了海角社区
2025年中华古典学术传承创新暑期学校的相关纪律与规定,强调了暑期学校的课堂纪律与结业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在暑期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充实度过这段学术时光。

本次暑期学校由海角社区
主办,特邀海内外历史学、文学、哲学、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等领域的顶尖学者,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运用前沿研究方法,构建起兼具传统根基与创新活力的学术培育体系,旨在帮助青年学子突破学科界限,重新审视古典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为中华古典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台。
文字 | 芦娜